纽扣

产品中心

极限镜界 奥林巴斯7-14mm F288mm鱼眼评测

时间: 2024-05-23 23:29:52 |   作者: 纽扣

  【PChome影像行摄频道】要保有出众的细节画质也能有高速稳定的性能是每一位摄影(云课堂自由职业摄影师)玩家所极力追求的,在弱光下创作时相信你一定感触颇深。奥林巴斯为保证旗下专业级的微型单电能发挥更出色的火力,镜头上的更新动作可谓频频。近日,随M.ZUIKO PRO 7-.8最后一颗广角专业镜头的发布,终于完成了大三元的配套组合,除此之外,还有一颗比较特殊且有意思的8mm F1.8 Fisheye PRO鱼眼镜头也随同PRO 7-14mm F2.8一同抵达本站,对于这两款同属超广角领域的镜头来访可以说又是一次极限镜界的微挑战。

  之前记得春卷老师曾借给过我一颗松下老款的7-14mm F4去北海道参观旅行的时曾使用过,特别在札幌的旧道厅舍中我频频使用了这颗镜头,不过,F4的光圈较小以及不支持松下镜头的五轴防抖让成片率大打折扣,所以,奥林巴斯M.ZUIKO PRO 7-14mm F2.8(等效14-28mm)的发布让我不想关注它都很难,一想到它拥有更大的光圈以及可以协同E-M系列的防抖性能,还未真正体验,我就已经感觉到这对组合是很靠谱的。

  镜头的做工依然延续12-40mm/40-150mm F2.8 PRO的金属设计,手感上十分扎实,只是厚度和重量上有些大了点,和旗舰E-M1的组合时会感觉镜头比机身略重,好在E-M1拥有良好的握持感,所以举持拍摄间还是能保证有稳定感的,而E-M5系列就不敢轻断了。

  镜头体积大了,用料果然不缩水,能够准确的看出设计师用满满的爱在打造这款镜头,光学性能上11组14片设计,其中有3片超级ED,1片ED,2片EDA(超低色散非球面),还有DSA(双面超级非球面)、HD(高折射率与色散)以及ZERO图层

  我们在室外场景进行了两组对比,分别是7mm广角端和14mm近摄端的测试,通过中心和边缘的对比,在7mm广角端的中心我们大家可以发现,光圈开至F2.8至F8.0均展现了良好的细节画质,直到F16开始才开始下降,边缘上的画质同中心是完全一样的,也是F16开始下降。能得出结论,F2.8至F8.0全程画质相当的好,完全不用担心画质有所损失,而光圈F16之后请谨慎使用了。

  同样的场景,我们将焦段调至14mm端,再来看看中心和边缘上的画质,F2.8至F8.0依然表现不凡,整体画质细节出色,则F11处于分水岭,F16之后开始逐渐下降。

  8mm的鱼眼镜头,如果仅谈焦段,把它换算成35mm等效就是16mm,对于玩单反的玩家而言,或许16mm还不能算特别扭曲到家的镜头,但是奥林巴斯8mm镜头却能拥有F1.8的大光圈,目前135mm画幅的鱼眼镜头光圈整体仍停留在F2.8这个层面,视角更是达到了180的全景效果。为此,在春卷老师的再三叮嘱下,笔者拍摄了很多关于0.12m的近摄以及全景样张,之后和各位网友分享真实的拍摄效果。

  这颗镜头可以说延续了PRO系列中大三元的做工品质,金属的手感十分扎实,相比7-14mm那颗超广角镜头,8mm反倒是小巧迷你了不少。

  春卷老师刚刚拿到这两支镜头,但他已经用它们拍摄了一点样张。当然,都是选择了一些能够充分的发挥这两支大光圈广角头特性的场景。先放三张奥林巴斯M.ZUIKO PRO 7-14mm F2.8拍摄的(都是RAW转JPG,第一张较大的调整了色调)请大家感受下!

  由于奥林巴斯的这支8mm鱼眼是目前仅见的F1.8大光圈鱼眼,所以从理论上最能发挥这支Pro系列新镜头的场景应该是在弱光环境中进行拍摄。按照官方的推荐,星野或者水下都是这支鱼眼擅长的题材。奈何我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下水的机会,而整个江南地区这两天又是连续阴雨,让我捧着8mm 鱼眼徒唤奈何。退而求其次,我打算找一些环境比较暗又需要用超广角来表现的画面应用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这样看来,博物馆题材应该是较为贴切的。

  这里的第一组照片是由我的同事祁健翔(@飞奔的毛象 )同学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拍摄的。自从上次我们去逛了一圈新馆后,大家都对这里相当有兴趣,而小祁也找了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抽空去新馆拍摄了一点样张。这组照片中固然有利用鱼眼镜头超广的视角拍摄的大场景画面(比如最后的恐龙骨架大厅全景),也有一些是发挥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镜头最近2.5mm对焦距离而捣腾出的有趣特写画面。比如岩羊的大角、科摩多巨蜥的红眼等等,都是将镜头贴近标本模型后按下快门。于是,焦点集中在标本的眼部,而整个画面构图则有一种富有情趣的畸变,给人的感觉相当惊奇;

  第二组照片是今天上午与影像team的同事在无锡灵山梵宫内拍摄的。这里本身光线很暗,现场又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正好能发挥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大光圈与E-M1机身五轴防抖的配合。几张照片的最高感光度只用到ISO400,快门速度则有低至1/10s的,而这样的快门速度对今天的拍摄而言并不算太困难我基本能实现很高的拍摄成功率而鲜有抖动模糊的画面。

  当然,我也同样带了新7-14mm F2.8镜头在梵宫内进行拍摄,不过这里既然主要是谈论8mm鱼眼那就先不放出来。整体看来,这支大光圈鱼眼镜头在应对这样的弱光大场景时相当好用,总能轻易的呈现出极为广阔和大气的广角画面。不过,这种特殊视角的镜头在应用上的局限也显而易见,所以除非是有特殊需求的专业摄影(云课堂自由职业摄影师)师,一般M4/3用户其实是不太有机会使用这支镜头的。相比之下,的确还是新M.ZD 7-14mm F2.8 PRO超广角镜头更值得关注。

  【PChome评测编辑全篇总结】这两款镜头在画质上的表现无疑是极具顶尖水准的,无论是最大光圈还是最小光圈全程表现都相当均衡,没再次出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情况出现,光学镜片的用料上诚意满满,也是笔者在外拍摄敢于放心频繁使用大光圈到底的信心源泉。

  论实用性,相信很多网友会和我一样,首选7-14mm这颗,可惜这颗镜头在体积和手感上虽然比N社14-24mm这类大灯泡镜头要迷你不少,但如今和E-M1这样的旗舰相机组合后,依然还是有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感觉上还不够微,这是奥林巴斯的设计师们要全力改善平衡的创造方向。

  对于8mm F1.8这颗定焦镜头,除视角以外光圈才是特色之一,它开创了鱼眼镜的历史先河。另外,在镜片的数量上居然用的比7-14mm还多,对于酷爱爬楼或是星空摄影(云课堂自由职业摄影师)的玩家是很具吸引力的,毕竟大光圈镜头在夜景中是相当有用的,180的全俯瞰视角非常容易就能拍出与众不同的惊艳作品。

  如今,E-M5 MARKⅡ已经全面支持RAW格式6000万像素位移拍摄,还有随之会到来的E-M2旗舰后续版本,相信正在6000万像素时代努力进取中,配合机身五轴防抖的功能特性,对于追求成品率的玩家,这两颗镜头一定会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