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克林顿“拉链门”:世界政坛最著名性丑闻2年与实习生10次偷情

时间: 2024-03-10 17:40:36 |   作者: 产品中心

  1998年1月,49岁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被曝出与22岁的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多次发生不正当关系,并且两人偷情的地方不是某家酒店,而是美国三大权力中枢所在地之一的白宫。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总统不得不站出来直面舆论和媒体的。

  克林顿只能彻底摊牌:好吧,我犯了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希拉里:且行且珍惜。

  他们在白宫的各个角落留下了激情的痕迹,包括私人书房、会议室甚至是象征总统权力的椭圆形办公室。

  随着更多更劲爆的细节相继被媒体曝光出来,民众惊呼:“总统先生,你该不会是把白宫当成情侣旅馆了?”

  比尔·克林顿,美国历史上最英俊的总统,一个魅力与争议并存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力推改革,政绩斐然,同时又深受女性追捧,桃色新闻不断。

  事件的另一位主角则是年轻貌美的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她迷失在权力的漩涡之中,与总统碰撞出暧昧的火花。

  两人肆无忌惮地在国家权力机构庄严的场合寻欢作乐,进行着一系列颠覆伦理三观的禁忌之爱,把美国政府的尊严践踏得体无完肤。

  1973年7月23日,莱温斯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生,父母都是中产阶级。1995年,莱温斯基毕业于克拉克学院,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

  步入社会后,22岁的莱温斯基报名了“白宫实习生计划”,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实习生中的一员。这个实习计划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政府运作和政治体系的渠道。

  一次,克林顿下班,经随从的带领,下楼视察立法事务部办公室,阴差阳错之下,他注意到了工位上的莱温斯基。两人四目相对,眉目传情。

  “糟了,这是心动的感觉!”克林顿的一个眼神,让这位以冰雪美人著称的莱温斯基彻底沦陷,她心花怒放,小鹿乱撞,一度以为这就是爱情来临。

  莱温斯基家境优越,养尊处优,天资聪颖,气质超群。集学历、财力、美丽于一身,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数不胜数。

  但也正因为她从小见识得广,看不上这些人,所以只谈过几次恋爱,最后也都没了下文。

  对她来说,校园里的那些同龄人不过只是乳臭未干的孩童罢了,根本入不了她的法眼。

  而眼前这位年过半百,但风度翩翩、博学多才的美国总统,正好全部符合她的择偶标准。

  并且,在美国的宣传造势下,克林顿与“”希拉里俨然成为了模范夫妻的存在。

  两人经常在公开场合“秀恩爱”,一起度过风风雨雨,在美国百姓眼里,他们就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

  希拉里,被称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有可能成为总统的女人,她和丈夫克林顿一样博学多才且德高望重,都是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相比之下,莱温斯基,一个在白宫打杂的实习生,除了比原配更年轻更好看之外,哪有什么资本当“小三”呢?

  然而,在往后的相处之中,克林顿表面上风光靓丽的伪装逐渐被按耐不住的性冲动所打破——这位道貌岸然的总统阁下,背地里也只不过和大多数美国男人一样,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罢了。

  1995年11月15日,克林顿和往常一样端坐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工作台前。这时,莱温斯基主动出击,推开门进入办公室,又左拐溜进参谋室,看起来好像是要拿什么资料。

  克林顿一脸疑惑,寻思也没吩咐她来啊。于是也跟着进了参谋室,看看这一个女人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推开门,只见莱温斯基低胸弯腰,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缓缓漏出蕾丝边内裤和傲人上围。哪个老干部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众所周知,克林顿性瘾严重,哪里招架得住这番挑逗,根本把持不住。回到座位上,他浑身燥热难当,满脑子都是不健康的想法。

  而就在当天,希拉里正外出参加活动,没个一两天是回不来了。老婆不在家,克林顿无处宣泄。这就给了莱温斯基上位的机会。必须得说,莱温斯基天生就有当小三的潜质,无师自通,还挺会挑时间。

  莱温斯基欣然接受总统的邀请,在书房昏暗的灯光下,两人心照不宣,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偷情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在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莱温斯基那是三天两头一参观,不知不觉就把白宫的各个角落都给“参观”了个遍。作为回报,克林顿利用总统权限为莱温斯基提供了不少帮忙。

  最刺激的一次,莱温斯基与克林顿俩正在椭圆形办公室一起“办公”。这时,国会议员突然打来电话。

  莱温斯基正准备停下,而克林顿却让她继续,自己则腾出手来接通电话。就这样,克林顿一边打电话一边完成了“工作”,可谓是劳逸结合。

  一次,克林顿像往常一样在媒体面前与希拉里大秀恩爱。莱温斯基见后醋意大发。克林顿也是渣得太彻底,为了安抚莱温斯基的情绪,当晚幽会时一个劲地说希拉里的不好,还承诺总统任期一结束就休了希拉里。暗示莱温斯基有上位的可能。

  在外人眼中,克林顿是顾家好丈夫,希拉里是持家贤内助。其实不然,这只是美国骗取选票的虚假包装罢了。实际上,他们俩早已形同陌路,在背地里各玩各的,说好听一点叫做“开放式婚姻”,说难听一点就是表面夫妻。

  与此同时,白宫的幕僚们已经察觉到了总统与莱温斯基之间的异常。在大家眼里,莱温斯基就一小实习生,有事没事就往总统办公室里钻,并且一待就是一宿,这样的情况搁谁不怀疑呢。大家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幕僚们跟随克林顿多年,深知克林顿风流成性,担心他越陷越深,延误了国家大事,于是就联系莱温斯基的主管,一纸调令把她踢到了五角大楼。

  起初,克林顿还有点依依不舍,他找到莱温斯基,并含情脉脉地向她承诺,只要自己连任成功,就把她调回白宫。听到总统这么说,莱温斯基这才无怨无悔地离开白宫。

  到目前为止,克林顿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克林顿和的幕僚们自以为这件事处理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自己是在放虎归山。

  话说自从莱温斯基被调到五角大楼之后,克林顿便以工作繁忙为由逐渐与她断开了联系。

  1996年,美国总统大选,克林顿再次战胜共和党候选人,连任为美国第53届总统,又多加了4年的任期。

  然而,一连好几个星期过去了,莱温斯基却迟迟没有收到职务变动的消息。没错,她被甩了。

  心情沮丧的莱温斯基找到了她在五角大楼的好闺蜜琳达·特里普,说要向她倾诉一个秘密,让她不要告诉别人。琳达说“好的”,然后偷偷打开了录音笔。

  原来,在此之前,琳达对这位突然被白宫调走的新人很是关心。于是主动献上殷勤,帮了莱温斯基很多忙,两人也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1997年的秋冬两季,琳达开始偷录她与莱温斯基的对话,并保存了这些录音作为备份。这些录音涵盖了两人发生性关系的内容。

  1998年1月,琳达找到了独立检察官肯尼斯·斯塔尔,向他提供此事的语音证据。

  美国的检察官,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御史,有检举官员不法行为的职责,靠扳倒高官来立功。

  斯塔尔这些年来,一直在调查克林顿的丑闻,手头上还有一桩克林顿性侵的案子,但始终没抓到实质性的证据。如果克林顿滥用职权与实习生发生关系这件事能够坐实,那么也够克林顿喝一壶的了。

  为了获得实质性的证据,琳达继续陪在莱温斯基身边,扮演好闺蜜的角色。一次,琳达怂恿莱温斯基,问她:“为啥不主动出击呢?就像当初那样。”

  一语惊醒梦中人,第二天,莱温斯基就去找克林顿了。晚上,莱温斯基把闺蜜叫到了自己的家里,向她炫耀了自己的战利品——一条沾有克林顿的蓝色裙子。

  正当莱温斯基要把这条裙子拿到干洗店时,琳达叫住了她:“为啥不留个纪念呢?”

  随后,趁着莱温斯基去洗澡的间隙,琳达将裙子收进背包,连夜消失在了公寓中。

  总统丑闻一经报道,立即轰动全美、震撼全球。落泪,共和党乐开了花——当年靠水门事件扳倒尼克松,现在终于轮到共和党复仇了。

  所谓拉链,其实是美国的一个梗。由于拉链是把管男性重要部位的大门,所以,以男性为主角的性丑闻都可以称之为“拉链门”。

  一些人认为,克林顿私德有亏,难持公器,理应辞职谢罪,将总统大位让予有德之人。

  另一拨人则认为,克林顿虽私德有亏,但公德无愧,这些年来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而斯塔尔作为检察官,为了立功,居然支持琳达窃听个人隐私,是否过于不讲武德?

  面对质疑,克林顿起初是坚决否认,自信满满,还带上老婆一起出席国会的听证会。

  没想到斯塔尔早早留了一手,就等着克林顿做出虚假陈述。他立即甩出铁证,反手就把克林顿的老脸扇肿。这下,克林顿又多出了两条罪名:作伪证和妨碍司法。

  共和党全力支持斯塔尔,并以此弹劾克林顿。克林顿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因性丑闻而遭弹劾的总统。

  1999年1月,克林顿的弹劾审判在参议院进行,不过,多数参议员念及旧情,并考虑到克林顿的政绩,所以不赞成控罪,此案终结。

  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那些议员自己也不怎么干净。今天,政敌可以用丑闻扳倒总统,明天就可以扳倒议员,到时候互相揭丑,人人自危。

  最惨的就是莱温斯基了,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人诟病的全国知名“小三”,虽然后来又尝试过各种工作,但终究因为身上撕不掉的标签而事事不顺。在美国是待不下去了,只能远走海外,最后在英国定居了下来。

  不过,在如今这个世道上,污名也是名,暴利也是利,绯闻只要利用得当,也不愧为一笔生意。

  果然,不久之后,就有家出版社开出1200万美元的天价稿酬,让莱温斯基把当年的细节写成自传,以揭露白宫秘闻。此书出版后,尺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果然热销全球。

  克林顿总统的不当行为引发了人们对政治家道德底线的深思,以及关于权力与肉体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

  拉链门不仅仅影响到了克林顿的个人生涯,它对整个美国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那时起,美国政界对于领导人的私生活做监督和审查的风气渐渐形成,道德水平慢慢的变成为选民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此外,拉链门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体道德与隐私保护的辩论。媒体对于个人隐私的侵犯成为争议的焦点。人们开始思考怎么样在追求真相的同时,保护个人的隐私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