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

产品中心

【旗县动态】土默特右旗 林西县 卓资县 杭锦后旗

时间: 2024-01-04 13:11:15 |   作者: 扣具

  土默特右旗位于呼包鄂“金三角”腹地,这里曾经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后成为“夹路离离禾黍稠”的土默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土右旗这颗“塞外明珠”更加耀眼生辉。新时代,土右旗上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谱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右旗除县营发电厂外,其余各业均为小手工作坊,工业生产极为落后。进入新世纪,土右旗提出走“工业强旗”的路子,特别是近年来,土右旗把新型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项目的集中落脚点,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利用富集自然资源,产业聚集优势显著。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56家,入驻项目67个,总投资额1200亿元,完成投资额540亿元,初步形成了新型化工、新材料及应用、生命健康3个主导产业,辅以发展电力、电力循环、天然气液化、节能环保等产业体系。

  在一批大项目的带动下,经济实现持续增长。2020年组织实施的63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22个项目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2.1%,高于包头市中等水准;工业增加值增长8.9%;消费市场加快恢复,网上消费势头迅猛,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72.3%。

  民以食为天。土右旗格外的重视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右旗总播种面积80.8万亩,粮食总产2.3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牧业生产达到长足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日益增长。

  2021年土右旗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在打造质量品牌上下功夫,不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目标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助力包头市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右旗只是一个小县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旧城改造。进入二十一世纪响亮提出打造呼包鄂区域新型中等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步实施。

  如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土右旗一项又一项接地气的民生宜居改造工程回答了这一问题。2020年,土右旗老旧小区改造面积共15.6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691户,年内完成投资3980万元。从此,老旧小区实现了由“脏乱差”到“美净齐”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土右旗全力推进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19平方公里,累计实施了12条、14.2公里的城市主次干道新建、改建和罩面工程,集中供热、供气和污水收集实现建成区全覆盖。建成敕勒川文化公园和萨拉沁2处休闲广场。完成棚户区改造9521户,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48个小区、惠及居民8470户。对新区主干道两侧188栋楼体进行了特色亮化改造,有效提升了城市档次和品质。

  2021年,土右旗结合“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承接包头市“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发展定位,立足土右旗推进新型中等城市建设的实际,确立了“一城四区五基地”的发展定位,奋力建设呼包鄂榆城市群新型中等城市。

  土右旗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土右旗紧紧围绕“生态文化立旗”的发展理念,坚持资源互补、差异发展、错位推进的总体思路,2021年总投资1200万元,实施包括图书馆升级改造工程及新建科技馆等好事实事项目,对王老太太故居等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提档升级。

  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串接形成“穿多彩九峰、过阴山峡谷、寻抗战历史、访美岱古寺、赏七彩花海、游黄河湿地”3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山水古城寺,休闲敕勒川”的形象定位,通过举办杏花节、金杏节与三娘子旅游文化节,特别是内蒙古第六届二人台艺术节,进一步彰显“山水古城、瓜果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厚植敕勒川文化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面对新时代新需求,土右旗正用实干推动高水平发展走在前列,用实干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用实干创造着更美好的明天。

  “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可以攒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真是两全其美呀。要说这积分真是好,不仅实惠,还有面子。”在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的爱心超市,村民杨庆茹开心地向记者展示着她用积分从爱心超市换来的生活用品。

  富康新村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积分评比促使环境整改治理、产业高质量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树立了全新的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富康新村爱心超市已兑换近2万积分,200多名村民参与其中。

  富康新村只是林西县通过乡村治理积分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林西县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创新推行了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法,对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等方面做评分,让群众的行动变为可量化的积分,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

  “其实,我们村很多村民对积分能兑换多少东西并不是很在意,在意的是这份荣誉。”林西县官地镇下官地村的脱贫户曹玉良一边打扫村里的街道一边介绍,“现在清扫一遍村里的主街小巷,比以前时间缩短了一半,主要是大家都开始关注村里的卫生情况,不少村民自发当起了卫生监督员,一方面能获得积分,一方面还能获得美誉。”

  小小的积分卡,让村民们热情参加乡村建设、防止返贫的意识在林西县迅速发酵,催生了 “比富裕、比和谐、比美德、比环境”的热情,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中,林西县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监测体系和防致贫返贫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

  在创新帮扶机制方面,林西县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围绕全县菜、果、药、牛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种植养殖基地、扶贫车间、产业园区,结合乡村振兴等,支持扶贫、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这些人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我们将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与积分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成立爱心超市,引导群众用双手挣取积分兑换商品,激发群众致富热情。爱心超市实行‘以各种捐助为资源、以超市运作为模式、以积分兑换为管理办法’的工作模式,主要是针对五保户、低保户、脱贫户,采取‘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奖励机制,使爱心超市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渠道。”林西县乡村振兴局统计监测股股长王丽娜和记者说。

  林西县大井镇中兴村的脱贫户郭庆仁已经65岁了,但他依然义务帮村里清理卫生,这让他在积分榜上长期高居榜首,也获得了乡亲们的尊敬,他被村民们推举为村里的保洁员。提起现在的好生活,郭庆仁喜上眉梢:“我现在有了保洁员这份工作,一年收入8000多元,平时打扫卫生的时候,捡的废物也能卖钱,还能获得积分,日子过得特别有奔头。”

  积分引领,美丽乡村“活”起来。明亮的灯光、欢快的节奏,成了夜幕下大井镇中兴村的主旋律,四面八方赶来的男女老少各自成队,在体育场上进行各种球类项目运动。刚运动完的村民江浩告诉记者:“我把自家的几亩土地流转给村里后,在镇里小学后勤部工作,每天傍晚打篮球,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运动锻炼不仅身体强健了,大家的交流也多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除了体育队伍,村民还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广场舞队,逢年过节村民就自发组织起来表演节目。这些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村里的风气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和谐了,农村不仅有了“颜值”,更有了“气质”。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走出酒桌、牌桌,爱上了体育锻炼、技能学习,也有不少村民自觉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团结邻里、扶危济困。“积分制+N”模式在全县各村组有了更生动的实践。

  乡村环境美了,产业旺起来了,村民间的交流多了,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以前村事务是“要我参与”,如今是“我要参与”;以前是“任务命令”,如今是“激励引导”。截至目前,林西县34个行政村七千多名村民形成了争积分、比贡献、抢先进的良好风气。小小积分卡让村民在思想认识上从“站着看”变成了“带头干、争着干”,村里人居环境由“无人管、管不全”向“全村管、全面管”转变,家家户户争做秀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形成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导向。

  “哒哒哒……哒哒哒……”走进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易地搬迁加工车间,缝纫机踏板声此起彼伏。车间内生产区,20余名工人正在缝纫机旁低头忙碌着。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咱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岗位,这里环境好、工资稳定,更难得的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谈起在加工车间的工作,樊爱青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自2020年搬进福安小区以来,樊爱青一边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一边在加工车间缝制吨袋赚些生活费,到了周末还去饭店做兼职,收入有了保障。

  近年来,卓资县政府按照“脱贫是目标,就业是核心,产业是根本”的总体要求和相关扶持政策,通过产业覆盖就业、扶贫励志岗位就业、社会推荐就业等办法多渠道打造就业平台,为长效脱贫打下坚实基础。易地搬迁加工车间便是该县为搬迁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的一项重要举措。据了解,加工车间工艺简单易学、员工需求量大、工资待遇高,慢慢的变成了该县拉动贫困户脱贫的“火车头”,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4309人就业。李崇英便是此项目的受益者。她身材娇小,因患有残疾无法从事繁重劳动。其丈夫患有腰间盘突出和肺气肿,随年纪增长,病情愈加严重,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仅靠低保和残疾人补助维持生计。“由于身体原因,赚钱养家对我们来说不容易。现在好了,自从有了加工车间,我在家门口就了业。”李崇英和记者说,除打扫卫生,她还做些手指套贴补家用。

  据介绍,加工车间先后引进盛酒皮囊缝制、汽车座椅垫编织、拉链头安装、棉签包装、仿真草坪制作、汽车座椅垫里料合成轧制、花灯制作、中国结编制、座椅垫串珠、工艺蒙古包手工缝制、吨袋、卷指套等17个来料代加工项目。通过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工人开展手工、机轧培训58次,搬迁户累计参训980人次。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卓资县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鹏说。

  今年,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小麦连片+麦后复种+轮作倒茬”模式,积极引导农民进行麦后复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走进杭锦后旗三道桥镇黎一村的田间地头,播种机穿梭作业,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正在深翻的麦茬地里忙碌干活,村民张兵的7亩小麦收割后准备全部复种燕麦草。“我已经和黎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订单,从种到收都有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而且燕麦草种植得晚收割得早,不费土地肥料,按照去年亩均600公斤的产量算,今年签订的订单保护价为每吨1600元,一亩地的纯收入有800元左右,省时省力收益还不错。”正在地里忙活的张兵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收入账,“今年一亩小麦的平均产值是800斤左右,每斤1.5元,收入在1200元左右,再加上各项补贴和麦后复种的收入,平均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2000元左右。”

  张兵口中所说的黎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2019年在镇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黎一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自成立后,立足本村实际,积极调整思路,发展订单农业、粮饲轮作示范种植基地,为农民提供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保姆式”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杭锦后旗黎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鹏龙介绍说,“燕麦草作为饲草因其具有粗蛋白和可消化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好,在肉牛养殖过程中添加燕麦草,既能满足肉牛营养需要,提升牛肉品质,又可明显提高肉牛对粗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再加上10万头乳业园区的建成,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今年我们村八个社,总共种了1600多亩,将来收益都在1000块钱左右。”

  今年年初,三道桥镇黎一村村“两委”依托现有土地资源,借助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流转1600亩土地,积极推行麦后种植燕麦草,土地种植由一茬变两茬,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让农户喜获丰收。

  为进一步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提供保障,早在2018年三道桥镇就首次尝试麦后复种燕麦草。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今年,三道桥镇借乘实施奶业振兴的东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尝试探索发展牧草种植,全镇麦后复种燕麦草2000余亩,目前已种植500亩,预计7月底全部种完,有效破除了河套地区“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发展瓶颈,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